7月31日,在新疆阿图什市吐古买提乡,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记忆中戈壁边缘的土坯房,而是家家户户院门口探出的月季与番茄藤。砖墙上爬满绿藤,木栅栏内的小菜园里,辣子红得透亮、黄瓜缀满枝头——曾经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村民们,如今把日子过成了“推门见绿、伸手摘鲜”的模样。
乡村新貌 (杨林 摄)
沿着新修的柏油路往里走,吐古买提村路灯杆上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闪着光。“以前天黑就不敢出门,现在晚上串亲戚、跳麦西来甫,路灯亮得跟白天似的。”村民阿依提布比·依马木笑着说。更让孩子们雀跃的是村头的足球场,草坪修剪得整整齐齐,球门网崭新发亮。这是江苏援疆干部实地考察后建起来的,如今每天放学后,这里都挤满追着足球跑的身影。
学校里的变化更让人动容。在吐古买提乡中心小学语文、美术、音乐老师的名单上,多了不少来自内地的名字。支教老师谭艳州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,更多大胆地尝试课堂互动、分层教学等方式,以改善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。另一方面更好地利用晚自习时间培优补差,耐心细致地抓好寄宿生的学习情况。全校期末平均分较期中提升3.1%,较去年同期提升9.2%。及格率较期中提升6.45%,较去年同期提升20% 左右。
乡村新貌 (杨林 摄)
边境线上的变化同样暖心,新修的边防哨所里,暖气、热水24小时供应。通信基站建到了山顶,护边员能随时和家人视频。食堂里顿顿有热菜,宿舍里铺着厚床垫。“以前巡逻回来一身冰,现在进屋就能喝上热汤。” 护边员阿热孜古丽·沙吾提江的话里满是踏实。
从庭院里的烟火气,到校园里的读书声,从球场上的欢笑声,到边境线上的安心感,吐古买提乡的每一处变化,都藏着“幸福”二字。这变化里,有村民们的勤劳双手,有援疆力量的深情厚谊,更有乡村振兴战略在边疆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。走在这片土地上,能清晰地触摸到时代发展的脉搏,更能感受到:好日子,是干出来的,更是暖出来的。(杨林 代吾然·尼加提 贺秀玲)

关注精彩内容